中新网西安11月28日电(崔景靓 张远)陕西省人社厅28日透露,今年1月至10月,陕西省城镇新增就业39.06万人,219.7万脱贫人口实现了务工增收,高校毕业生等青年群体就业稳中有进,就业形势保持总体稳定。
图为陕西省清涧县乡村女性“数字就业”。张远 摄
据悉,陕西省多措并举,出台优化调整稳就业政策措施19条、支持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6条措施等,并实施援企稳岗政策“免申即享”“直补快办”模式,将惠企利企民生服务清单落到实处,突出支持民营企业、中小微企业以及重点项目产业园区稳岗扩岗。
“我们强化就业‘双优先’理念,坚持把稳就业工作作为第一位工作来抓,有效发挥了政策拉动、项目带动、市场吸纳、困难群体兜底综合效应。”陕西省人社厅就业促进处处长王晓龙表示,今年643个省级重点项目提供就业岗位约45万个、增长达8%以上。
同时,该省还在不断优化服务,扎实开展春风行动、“百日千万”招聘、人力资源服务行业促就业等专项行动;建设“家门口”就业服务站点237个,零工市场105个,为劳动者、求职者提供更加便捷便民的就业服务;充分利用“秦云就业”小程序加快推进线上线下一体服务,目前“秦云就业”小程序服务各类用户达1386万人,企业达到8.45万个,累计促进就业创业35.8万个。
陕西省分类施策,突出抓好高校毕业生、脱贫人口等重点人群就业。开展“公共就业服务进校园”、离校未就业毕业生服务攻坚行动等,凝聚各方面工作力量,强化政策落实、岗位供给、服务保障、困难帮扶,高校毕业生等青年就业实现稳中向好。
聚焦农民工特别是脱贫人口,该省坚持外出转移就业和就地就近就业并重,不断深化苏陕劳务协作成果,培育打造90余个劳务品牌,农村劳动力外出务工规模稳中有进;就业援助工作制度不断完善,零就业家庭保持动态清零,有效兜牢了城乡困难群众就业的民生底线。
王晓龙表示,下一步,该省将不断提高经济增长的就业带动力,不仅注重就业规模的扩大,还将更加注重就业质量的提升。凝聚各方面力量,着力稳岗扩岗,切实做好各类群体的就业帮扶,持续巩固就业向好态势,全力确保就业目标完成。(完)
习近平:加强网络文明建设,促进优质网络文化产品生产传播,充分展示人类优秀文明成果,积极推动文明传承发展,共同建设网上精神家园。
这段话出自2023年11月8日习近平主席向2023年世界互联网大会乌镇峰会开幕式发表的视频致辞。
随着互联网和数字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广泛应用,网络正深刻地影响和改变着我们的生活,而网络内容生态建设也正成为各国互联网从业者提升网络吸引力、影响力、竞争力的核心。优质的网络文化产品,不仅可以带给用户更好的信息内容服务、娱乐、社交和沉浸式体验,还能予人以知识和思想的启迪,拓宽视野,促进不同文明、不同文化背景的人群之间的交流互鉴。
近年来,我国各大互联网文化企业和工作者不断加大投入和技术赋能,创造出一大批深受用户喜欢的优质网络文化产品。譬如,包括《大国重工》《复兴之路》等在内的16部中国网络文学作品去年首次被收录至大英图书馆的中文馆藏书目之中;去年年底,覆盖网络文学、网络视频、网络游戏、数字文保、数字音乐等五大类在内的首批45项网络数字版本被中国国家版本馆收藏,这些传承中华文明、彰显中国精神、展示中国形象的精品网络数字版本,成为记录典藏新时代中华文明的生动实践。如今,网剧已被纳入白玉兰奖、飞天奖等国内电视剧领域重要奖项的评选,而《小满生活》《珠江人家》等在电视大屏端播放的影视剧,也在网络视频平台获得了不俗的播放量。此外,数字博物馆开始被越来越多的人所了解熟识,人们可以足不出户随时随地云游自己喜欢的博物馆,观看展品全景三维立体样貌,配合藏品信息介绍、语音讲解等,获得身临其境的视听感受。这些都为文明传承发展提供了更多可能。
健康向善的网络文化充盈网络空间,必会给我们的生活带来正能量。加强网络文明建设,促进更多优质网络文化产品生产传播,是我们加快建设文化强国的应有之义。我们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深入现实、深入生活,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从中华文明与世界其他文明的交流互鉴中守正创新,不断创作出更多满足不同受众内容需求的优质网络文化产品,持续打造优质网络文化产品的新业态、新渠道,加强网络版权保护,以高质量文化供给为中国式现代化凝魂聚力。 【编辑:刘阳禾】
联系人:东方赢家app下载
手机:19549138829
电话:0716-18586433
邮箱:18586433@eyou.com
地址: 湖北省荆州市松滋市南海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