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临汾11月28日电(记者 左宇坤)“汾河流水哗啦啦,阳春三月看杏花。”一首首脍炙人口的山西民歌,道不尽汾河两岸的秀美风光。
汾河,三晋儿女的母亲河,也是黄河的第二大支流。但在一段时期里,由于开采过度、采砂排污等原因,汾河也曾经历过生态的阵痛。
一泓清水入黄河,两岸锦绣入画来。再看如今的汾河,从河道干涸到水量丰盈,从绿化到彩化,从单一的生态景观到人文的观赏景观,正奏响水量丰起来、水质好起来、风光美起来的新乐章。
11月27日,由中央网信办网络传播局指导,中国新闻网、山西省委网信办主办的“江山如画”网上主题宣传活动(山西)在临汾启动。采访团来到汾河两岸,倾听这座资源型城市“活起来”的故事。
“一川清水,两岸锦绣”成为临汾城市的“水上会客厅”。 李典平 摄
生态“活水”,大河重现好风光
初冬的夜晚已然有了凛冽的寒意,但在汾河文化生态公园里,依然可见不少散步跑步、健身锻炼的市民。
“我喜欢沿着‘城区生态文化精品段’跑上一圈,总计不到12公里,从平阳桥东侧出发,经过彩虹桥、锣鼓桥等等,再回到起点。跑下来感觉特别棒,一步一景,绝对是城市里锻炼身体同时休闲赏景的绝佳之地,周末早上经常能碰到临汾跑团的跑友一起跑步。”当地一位跑步爱好者对记者表示。
这样一座景区式的公园位于山西省临汾市汾河城区段沿岸,全长17.5公里,管辖面积10.6平方公里。汾河景区分为上、下游生态湿地段和城区生态文化精品段,2014年被评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河之兴,人之福。如今的汾河文化生态公园,不仅是临汾的一张绿色生态名片,更是临汾人民心中最大的幸福指数。但这座美丽公园的诞生却并非天成。
临汾是一座传统的重工业城市,在现代工业迅速发展的年代,美丽的汾河曾一度伤痕累累。横流的污水、脏乱的滩涂成了民众和城市决策者们心中的“大疙瘩”。
征地3600亩、依法拆除各类违规建筑40万平方米,修建过河桥梁,建设滨河公路;治理面积10.6平方公里,治理长度11.2公里,新增绿地8778亩,新增水面4017亩,城市绿化覆盖率提高了16个百分点,达到42%……
昔日的汾河,变成了水面开阔、绿植错落、干净整洁的临汾市汾河文化生态景区,生态、园林、人文、科技的在这里达到完美结合。一连串的数字,亦是临汾攻坚生态治理,描画“一泓清水,两岸锦绣”生态人文画卷的成绩单。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公平的公共产品,也是普惠的民生福祉。随着临汾市生态环境的持续改善,汾河水域也成为越来越多候鸟迁徙栖息的乐园。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土地上,更多幸福的故事还在不停发生着。
尧都云商产业园。中新网 左宇坤 摄
产业“活水”,古城吃上“科技饭”
当前,新一代信息技术系统已融入工业核心领域、关键环节,支撑新质生产力加速形成,新型工业化发展的新篇章已经开启。站在新的起点上,促进数实深度融合、加速新型工业化发展尤为重要。
2023年临汾市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推动全市所有的园区、产业、企业数智赋能,重点支持尧都云商产业园引进和培育一批数字经济龙头企业、工业互联网平台企业,力争今年园区产值比2022年增长20%、达到62亿元。
以新一代信息技术为核心的尧都云商产业园,是临汾市抢占前沿产业新赛道的重要体现。据产业园工作人员介绍,这里规划建设科技创新孵化基地、人工智能数据基地、软件信息智造基地三大产业基地,布局配套华汉云极信创产业中心,华光信创自主研发中心,华耀信创人才服务中心三大中心。
产业园已吸引了字节跳动、百度、阿里云、360、百信、网易等一批优势龙头企业和项目入驻。园区重点发展以大数据、云计算、电子信息、物联网为代表的信息技术创新及应用产业,打造数字经济产业集群,建设数字经济“智汇”新高地。截至目前,入驻企业达到184家。
服务措施全面跟进,优惠政策全面落地,创新源头到成果转化应用无缝衔接,一个集聚数字赋能、网络应用、智能智造的智慧产业新城正在形成,未来山西的数字经济发展新高地正在脱颖而出。
航拍临汾市区街景。 临汾市城市管理局供图
文化“活水”,浩荡之风永留存
临汾古称平阳,系唐尧古都,五千年灿烂文化辉煌巍然。漫步城市之中,随处可见对以帝尧文化为代表的临汾历史文化的保护传承。
今年1月,汾河景区里的“尧井园”正式揭牌启动。据临汾市汾河文化生态景区服务中心党组书记、主任范维胜介绍,帝尧寻蚁造井,人们自此围井而居,渐渐结束了沿河而居择水而栖的迁徙生活,村落也因此产生,也开启了农耕文明新纪元。
尧井园即以此典故为背景而修建,园中草屋隐隐、井田陌陌、水车翻转、湖山相映、杨柳青青、古风俨然,充满田园之乐。“打造‘尧井园’就是要更好地弘扬帝尧伟大的发明创新精神,把流传在我们这块古老文明大地上的‘帝尧寻蚁造井’的美丽传说继续‘传说’下去。”范维胜说。
在临汾市区内,也同样可见对这里历史名城的保护与发扬。
“平阳府有座大鼓楼,半截子插在天里头。”坐落在临汾市区的平阳鼓楼始建于北魏,是当地的历史文化地标,是临汾城市记忆的直接载体之一。如今,这座雄伟古朴的平阳鼓楼依旧矗立在道路中央,来往的车辆行人往来穿梭于其脚下,周围林立的高楼大厦和繁华热闹的商圈,让历史与现代在此处碰撞交融。
2019年以来,临汾市全面开展靓城提质深化行动,开展了“三拆三下三进”三大行动——“三拆”是指拆除违法违章建筑、拆除有碍观瞻的建筑、拆除不必要的围挡围墙;“三下”是指广告下墙、附着物下墙、管线下地;“三进”是指停车进位、停车进库、洗车进场——消除了城市脏乱差堵问题,剔除了陈旧凌乱,规范了城市秩序,打造出了通透洁净的城市空间。
“商业示范一条街”财神楼南北街,“时尚示范一条街”中大街,“怀旧示范一条街”鼓楼北大街,“休闲示范一条街”向阳西路……每条街独有的文化、历史、韵味在更新中被强调,由此重新焕发出多样的生机,沉淀为崭新而独特的历史记忆和文化标识。(完)
中新网太原11月28日电 (记者 杨杰英 通讯员 郑璐 赵理娜)“双休日、节假日‘不打烊’服务真不错,很多事情周末都能办理,真的很方便、很暖心。”在山西晋城务工的王先生说。
为最大程度地满足企业和群众办事的需求,自6月起,晋城市行政审批服务管理局实行双休日、节假日“不打烊”服务。
近年来,晋城市行政审批服务管理局坚持为市场主体和办事群众提供全方位、全天候、全过程、全周期暖心服务,紧紧围绕企业群众和市场主体的需要和诉求,着力在优化服务上下功夫、出实招,把创新政务服务举措做“精”,把延伸政务服务触角做“细”,把拓展政务服务渠道做“实”,不断擦亮“晋心服务”品牌。
亮新招,创新政务服务举措
晋城市行政审批服务管理局通过推出服务菜单、开设专门服务窗口等措施,结合企业群众需求和工作实际,公布了第一批与企业群众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141个高频服务事项,并在晋城市政务服务中心网站、微信公众号等媒介上统一公布事项名称、办理部门、办理时间、办理地点、预约方式、窗口电话等信息,同时,政务服务中心及各入驻窗口单位按照“能办尽办”原则,安排综合素质高、业务能力强的负责人或业务骨干带班,为办事群众和市场主体提供周全服务。
截至目前,晋城市行政审批服务管理局在双休日、节假日“不打烊”服务累计接待企业群众930人次,办件580多件,提供咨询服务353次,企业群众满意度和获得感明显提升。
出实策,拓展政务服务渠道
“退役军人创业贷款,需要提供营业执照、6个月的营业流水,但是我属于新创办店铺,没有营业流水,使用个人工资卡流水可以申请贷款吗?”
临近下班,晋城市行政审批服务管理局督查科科长常立佳的手机收到了一则来自“有话码上说”民意平台的新消息。“看上去似乎是一个小事情,但却是他现阶段急需解决的大问题。”常立佳说,收到信息后,第一时间联系了郭先生,并很快答复了他的“小疑问”。
常立佳介绍,郭先生所使用的“有话码上说”民意平台以闭环运行,不仅要收集问题、解决问题、答复群众,还有专人对办理情况进行回访。
据了解,晋城市行政审批服务管理局推出“两书一信一码”,向市场主体及办事群众公开承诺书,及时解决人民群众的急难愁盼问题。目前,该平台上线运行一个多月以来受到市民的广泛好评。
做细功,延伸政务服务触角
“以后,就近选择政务服务大厅,就能办了事儿。”今年5月,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下达了第九批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综合标准化试点项目107个,由市政务服务中心承办的晋城政务服务事项“全域通办”标准化试点入选。
而在此之前,晋城已先后推出分领域综合受理窗口,加强政银合作,提升“一网通办”水平,政务服务便利化向基层延伸等办法,不断优化业务流程,提升政务服务标准化规范化便利化水平,增强企业群众的办事体验感和获得感。今年上半年,市政务大厅共办件27.4万件。
“此次入选的推进政务服务事项‘全域通办’,将进一步推进政务服务标准化、规范化、便利化,解决企业和群众异地办事‘多地跑’‘折返跑’等问题。”该项目负责人王飞介绍,试点工作实施期限为三年,将打破户籍、居住地、注册地等区域限制,通过全程网办,异地代收、属地受理,异地受理、属地办理,自助办理四种方式,让企业和群众可以就近选择市内各级(市、县、乡、村)政务服务大厅或便民服务中心申请办理政务服务事项,实现跨区域、跨层级受理、审批和办结。
晋城市政务服务中心负责人表示:“下一步,我们将全力做好‘全域通办’标准化试点工作,坚持‘无事不扰、有求必应,服务周到、说到做到’的理念,全力打造无微不至的‘晋心服务’政务服务品牌,建设高效便捷的政务环境。”(完) 【编辑:姜雨薇】
联系人:东方赢家app下载
手机:19549138829
电话:0716-18586433
邮箱:18586433@eyou.com
地址: 湖北省荆州市松滋市南海镇